分享行業排行榜和行業知識
1.1985年,英國南極科學考察隊首次報告,南極洲上空的臭氧層變薄,北半球也有類似情況,這個臭氧層屮某些局部臭氧減少形成“空洞”的消息,頓時引起全世界的關注,這是因為,臭氧能夠吸收太陽短波紫外線,所以到達地面的陽光輻射,大多是波長為350?300埃的長波紫外線,這種紫外線,只能殺死抵抗力較低的病原微生物,對人類和一般生物沒冇害處,臭氧層中臭氧含量每降低1%,地面上波長315?200埃的短波紫外線將增加2%,短波紫外線可深入到生物體內,損傷組織,甚至引起遺傳物質脫氡核糖核酸(DNA)“遺傳信息”的差錯、細胞生長異常和癌變。據估計,臭氧層的臭氧如減少10%,人群中皮膚癌發病率將增加20%;并且,對地球上樹木花草、鳥獸蟲魚等一切生物,都足致命的威脅。2.1991年庇,智利最南邡城市中的羊出現短暫失
1.水是一種無色、無味的液體,水能溶解許多種物質。但是當水的溫度上升時,這些被溶解的氣體就會不斷被釋放出來。這就是是享利多爾頓定律,也就是說水溫越高,其中溶解的氣體越少。如果我們將一壺水燒開并迅速蓋嚴,用冷水將其降至室溫,就會得到一壺溶解氣體濃度比同溫度普通水低幾倍的水,這種水就叫“活性水”。2.活性水的表面張力、密度、粘性、導電性等理化性質均發生了改變,是一種極具滲透能力的水,最容易透過細胞膜,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對“活性水”的吸收能力比普通水高數倍。3.有人做過實驗,用活性水種植的冬小麥產量可提高25%以上。
1.1960年,日本作家水上勉發表了一篇驚險小說《海牙>,其中有這洋一段文字描述:“從7月13日開始,兩只手的二、三、四指感覺麻木,15日嘴唇麻木、耳朵變聾,18日不能穿好草鞋,走路失去平衡。同時,出現語言障礙,手指溪顫式運動、不聽使喚,到了8月,步行因難一口比一口加劇,甚至變得有時發出狗吠一樣的聲音,完全處于狂燥狀態,這就是發生在日本沿海小鎮水俁市的一種怪病。因為當時不清楚該病,于是取名為“水俁病”。2.后來發現這是一種水污染造成的公害病,50年代初期,水俁市隨著比工、漁業的發展繁榮,一家氮肥廠排放了大懂的汞到海水中。于是,首先出現了魚中毒,死魚漂浮水而;接若食魚的鳥和貓開始死亡,幾年后水俁市的貓已經死光了。到1956年,開始出現文字中描述的那種病人。經科學工作者研究發現,汞在水和魚
1.我們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經常見到水壺用久后內壁會有水垢生成.這是什么原因呢?2.原來在我們取用的水中含有不少無機鹽類物質,如鈣、鎂鹽等.這些鹽在常溫下的水中肉眼無法發現,一旦它們加溫煮沸,便有不少鈣、鎂鹽以碳酸鹽形成沉淀出來,它們緊貼壺壁就會形成水垢。3.我們通常把水中鈣、鎂離子的含量用“硬度”這個指標來表示,硬度1度相當于每升水中含有10毫克氧化鈣。低于8度的水稱為軟水,高于17度的稱為硬水,介于8?17度之間的稱為中度硬水。雨、雪水、江、河、湖水都是軟水,泉水、深并水、海水都是硬水。4.有些鈣、鎂離子含量很高的水卻不見有水垢生成,這是因為這些鈣、鎂離子以氣化鹽形式存在,它們是可涫的,所以在加熱時并不能沉淀出來。5.水的硬度對日常生活影響是很大的。如水的硬度大時洗衣服不起泡;旅居異地因飲
1.南京、武漢、重慶是早已聞名的三大火爐然而,據近幾年來氣溫資料記載,合肥等城市也步入火爐城市之列。2.為什么長江沿岸有這樣多的火爐城市?這是因為在整個“三伏”期間,長江流域上空被副熱帶高氣壓所控制,使這些地區氣溫增高I從地理位置來看,沿岸各城市都處在地勢低洼的河谷地帶,地面熱量難以散發I加之長江兩岸,城市水網密布,水田成片,淺水面積大,在夏日曝曬之下水蒸氣升騰,增加了大氣濕度,因而使氣候顯得“濕而悶”,特別是到了夜間,風速往往減小,大地及水面散熱較難,這樣,氣溫高、濕度大、風速小三種氣象因素綜合作用于人體,使人們汗液難以蒸發,熱量不易散發,主觀感覺悶熱難忍。
減壓病是高氣壓環境下工作的人,因減壓不當造成的疾患。凡在深水環堍中工作兩人,必須供給他一定壓力的氣體*其中含量最多的惰性氮氣由于不能被機體利用,在高壓下就慢慢涫解在體液和組織中,人在水下停留一定時間后,這種氣體漸漸達到相應的飽和度,按照操作規程,工作人員返回地面時,應逐漸減低氣壓使涫解在體內的這些氣體再逐漸的釋放出來。如果減壓過快,這種惰性氣體來不及從組織、體概中釋放至體外,就在組織、血管內以氣泡的形式析出,這種氣泡在血管內形成栓塞、阻止血液流動,從而會引起相應的癥狀和體征,或引起器官變形、移位、功能障礙等實質性傷害。
1.破窗效應是指一個房子如果窗戶破了,沒有人去修補,隔不久,其他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;一面墻,如果出現一些涂鴉而沒有被清洗掉,很快地,墻上就布滿了亂七八糟,不堪入目的東西;一個很干凈的地方,人們不好意思丟垃圾,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之后,人就會豪不猶疑地在這里拋垃圾,絲豪不覺羞愧。這種現象在經濟學里面叫“破窗效應”。2.1969年,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辛巴杜做了一項實驗,他從朋友那借來兩輛一模一樣的汽乍,把其中一輛放在一個中產階級社區,而另一輛炸在貧民區。結果,放在貧民區的汽第二天就不見了,而停在中產階級社區的汽車放在那一個星期也沒人搭理。后來,辛巴杜用錘子把這輛車的玻璃敲了個大洞,結果,第二天這輛車也莫名其妙地消失了。3.通過實驗分析,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“破